產品列表 / products
管道清淤檢測修復疏通清洗CCTV探測施工,針對黑臭水體整治關鍵技術中的管網普查及修復技術進行經驗介紹,點狀樹脂固化修復市政管道清淤疏通CCTV檢測、業從事城市排水管道、市政管道、雨污水管道清淤、檢測、非開挖修復工作,南排市政可以提供服務,備有大清淤、吸污車輛,管道檢測機器人、QV檢測儀,紫外光固化修復設備、熱蒸汽固化修復設備,技術熟練。分為局部修復和整體修復兩大類,局部修復指只對舊管道內的局部破損、接口錯位、局部腐蝕等缺點進行修復的方法,包括嵌補法、不銹鋼發泡筒法、點狀原位固化法等;,黑臭水體整治管道清淤檢測技術之管網普查管道非開挖修復修復技術案例,選取的三個案例分別是蘇州市排水管網普查及非開挖修復、昆山市開展雨污水管網普查工作、泰州市污水管網及排水戶普查工作,
案例一蘇州市排水管網普查及非開挖修復
項目背景
污水管網是城市重要的市政設施,其功能狀況與水環境改善直接相關。蘇州城區有污水管網近2000km,其中部分管網已使用近30年,老化嚴重,功能和結構狀況較差,滲漏現象較多,突出表現在旱季時污水滲漏入河,而雨季時大量外來水進入污水管道致使污水漫溢入河。
近年來,蘇州市排水管理部門結合日常養護,通過管道內窺鏡、CCTV等先進技術對污水管道功能性、結構性狀況進行排查評估,追根溯源查找雨污互通點、管網破損點和錯接私接點,共整改問題3000余個。在全國探索使用技術可靠、施工面小、修復效果好的非開挖修復技術,對部分老舊管網進行整體修復,尤其是混凝土管道和磚砌污水窨井的整體修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已修復區域污水管道滲漏、漫溢得到明顯控制,污水廠進水濃度穩步上升,河道水質改善明顯。
實施程序
1. 摸排調查確定管網修復區域
前期通過CCTV 結構性檢查及網格化調查,發現部分老小區、老街巷等處的污水支管存在管道滲漏、管道與窨井口連接處滲漏、窨井井壁、底板滲漏等問題。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開展系統性修復,實施范圍為蘇州城市中心區,北起滬寧高速公路,南至京杭大運河(東西),西起京杭大運河(南北),東至蘇嘉杭高速公路,另包含教育園北區、吳中區西塘河以西區域、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北區、平江新城以北區域、虎丘濕地公園,面積約106km2。
2. 制定計劃確保工作任務落實
2016年10月,市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明確了清水工程方案,2016年底啟動蘇州城市中心區污水管網修復工程。2017年3月,市水務局組建城市中心區污水管網完善及修復工程項目處,作為控源截污工程的項目法人,有效推進項目各項工作。發改委可研批復后立即開展各項工作,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工作計劃,做到每個環節不脫節。
3. 認真調研比對選取工藝
由于大范圍開展管網非開挖修復在全國范圍內較少,市排水管理部門在工藝選擇上做了大量的前期調研工作。市水務局組織中國非開挖協會、江蘇南排市政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公司,上海非開挖技術協會、中國地質大學等行業內的專家對管網修復方案進行了咨詢論證,考慮到管網非開挖修復的時效性,為把對居民正常排水及出行的影響降低到小程度,終采用紫外線原位固化(UV-CIPP)、原位點狀固化和離心噴涂工藝對管道和窨井進行修復。
4. 嚴格管理大力推進現場施工
為確保項目實施,實行“定責到人、定期到日,周調度、月督查,現場協調、現場落實”的制度,將項目實施進度用表格進行細分,形成詳細的推進計劃,明確工程標準和重點難點,確定具體的完成期限。定期召開項目推進協調會,對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現場協調、現場落實、及時解決。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清水通道、重點河道周邊37km管道修復施工。
實施效果
1. 經濟效益
通過非開挖內襯修復,使老舊污水管道煥發新生,大大減少翻建的工程費用。經測算,已完成修復區域在減少污水滲漏入河的同時,可減少外來滲入水量約5000噸/ 天,節約污水廠年運行經費近200萬元。
2. 環境效益
已完成修復區域的污水泵房月平均運行液位下降50cm以上,所轄管網運行液位也明顯下降,旱季低水位運行更加可控,雨后污水運行水位也得到有效控制,汛期污水滿溢風險降低。
3. 社會效益
傳統開挖修復妨礙交通、破壞環境、影響市民生活,社會反響強烈。而非開挖修復具有施工時間短、設備占地面積小、施工方便等優點,對居民出行、生活影響較少,低影響、低擾度,獲得老百姓的*。
總結
控源截污是一項長期、復雜、動態變化的工作,在工程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堅持建、管結合,保證工程效益的大體現。整個修復項目將在2018年全部完成,從而有效控制蘇州污水入河,減少雨水滲入污水管網,使蘇州的河道“水清、岸綠、景美”,*與提升城區水環境,提升污水廠處理效率,推動構筑蘇州生態宜居高地,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案例二昆山市開展雨污水管網普查工作
項目背景
昆山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內河網密布,水系發達,地勢平坦。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建設項目啟動實施,也給區域水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根據《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昆山市適時提出全市排水管網精細化普查工作,先后下發了《2016到2017年全市管網普查控源截污方案》和《昆山市城鎮污水處理廠實施方案》,形成了制度健全、措施得當、責任分明的推進模式,并列入市重點實事工程。通過*查明排水管網混接、污水直排入河等問題,為控源截污工作提供詳盡可靠的基礎資料。
普查目的
排水管網普查主要內容為排水管線探測、排水管線檢測、附屬設施調查、內業數據入庫、雨污分流情況統計、水力模型分析等。通過建立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的原始資料和基礎數據;通過水力模型的計算分析,提出對現狀管網經濟合理的改造方案,規范雨污水管網的接駁狀況;充分挖掘現有雨水管網的能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澇功能,為海綿城市的建設提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同時為下一步的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體治理提供支撐。
普查內容
(1)無測繪資料的排水(雨污)管道探測:排水(雨污)管道名稱、管徑、管內底標高、材質、長度、建設年代、排水性質、流向、地面高程、權屬單位、混接詳情、地下排水暗涵等。
(2)附屬設施情況:井室的尺寸、用材、形式、坐標、井深、井內狀況(水深、泥深)等。
(3)排水(雨污)泵站位置、設計流量、服務范圍、建設時間、進出水管徑、進出水口位置、在線監測和運行情況等。
(4)按照水務綜合管網信息系統的外業數據格式要求,創建雨污水管網數據點線表,表中除必須錄入以上內容外,還需注明的項目有:
① 地面建(構)筑物:泵站、污水廠等;
② 管線特征點:變徑點、變深點、變材點、多通點;
③ 附屬物:閥門、放水口、排泥閥、各種窨井、雨水篦;
④ 量注項目:管徑、斷面、埋深、井深、水深、泥深;
⑤ 測注高程位置:管底及地面高程。
① 地面建(構)筑物:泵站、污水廠等;
② 管線特征點:變徑點、變深點、變材點、多通點;
③ 附屬物:閥門、放水口、排泥閥、各種窨井、雨水篦;
④ 量注項目:管徑、斷面、埋深、井深、水深、泥深;
⑤ 測注高程位置:管底及地面高程。
(5)編制雨污水管線CAD圖。
(6)管道功能性和結構性缺陷檢測,查明管道和井室內部狀況。
(7)雨污分流情況(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沿街商鋪等地塊排水)、排水戶的雨水和污水接管情況(接管形式、接入點的坐標)。
(8)普查區域內高程、平面控制點的引測及加密。
檢測手段
通過CCTV檢測、聲納檢測、QV檢測等技術手段,對管道進行缺陷統計、評估、修復指數計算等,形成管道的缺陷統計表、評估表、缺陷圖片的詳解圖等成果圖表,為開展管道修復、清淤、養護等工作提供依據。